记录新时代    书写新时代     讴歌新时代
  1. 潍坊文化 > 非遗 > 非遗快讯 >

山东未来将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和缩微技术转化

近日召开的山东省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提出,山东未来将加强古籍数字化建设和缩微技术转化,提升珍贵古籍再生性保护水平,让藏在古籍里的文字进一步“活”起来。根据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提供的数据,截至今年3月,山东古籍总藏量约350万册,分布在全省各地136家单位。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幸存于世的中华珍籍,不仅面临着随时间推移带来的自身老化等潜在问题,亦面临着因环境恶化、污染严重带来的纸张糟朽、絮化、粘连、原装帧结构解体等生死考验。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是这些“泛黄纸张”的守望者。他们数十年如一日,于卷帙浩繁中抽丝剥茧,传承文脉,启迪未来。

修复古籍,箭在弦上

山东省图书馆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刘显世告诉记者,由于古籍具有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双重属性,目前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分别采取了原生性保护与再生性保护两种方式。

古籍修复涉及化学、生物、造纸、计算机和历史等多个学科。在20世纪60年代成立“山东省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基础上,山东利用财政拨款700余万元,改造设施,购置智能型古籍字画清洗装置、纸浆补书机、拷贝台、压平机、切纸机、晾纸架、活动木墙、裁纸机、纸张纤维测试系统、超声乳化装置、修复除尘机等,并引进培养一批相关人才,于2008年成立了全省唯一的古籍修复专业机构——“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挂靠于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同时也是山东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中心。

“山东省古籍修复中心”指导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古籍鉴赏与修复”专业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教学等工作,2009年被原文化部评为全国12家“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之一,后被原文化部命名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山东传习所”。

2010年,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古纸、精密仪器、修复、版本鉴定、古籍保护管理等相关行业专家,策划馆藏国家一级古籍宋刻本《文选》抢救性科学修复管理规范实践,形成了项目管理、专家论证会制度、试修本制度、预作装帧形式等七大创新,为我国珍贵古籍科学修复管理提供范式。同时探索原生性古籍保护新技术,主要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设备开展古纸检测。

摸清家底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十三五”期间,为加快古籍普查进度,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创新工作理念,采取“人上门”模式,派工作人员到普查力量薄弱的单位帮助完成普查,邹平市图书馆、费县博物馆等单位因此如期完成普查工作。同时,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还采取“书上门”模式,由收藏单位送书到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组织人员普查。此外,山东还招聘学生志愿者,如山东省图书馆、济南市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藏量大的单位从高校文史专业招聘学生参与普查工作。

当务之急,人才培养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山东的古籍保护也面临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瓶颈。

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省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李勇慧介绍,山东藏有古籍350余万册,古籍从业人员约200人,意味着人均管理1.7万余册。目前山东136家收藏单位中,仅山东省图书馆设有专门古籍修复人员,占单位总量的比例不足0.8%。山东省图书馆现有30万册古籍需装订,40万册古籍需修复,如今全馆才有8名修复人员,在不增加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完成修复任务需要数百年。

过去5年,山东重点开展了古籍人才培养工程。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发挥“国家级古籍保护人才培训基地”“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山东传习所”作用,“十三五”期间培训1000人次,到2020年年底实现了全省古籍从业人员轮训一遍的目标。

同时,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山东大学等高校培养古籍保护专业硕士,提升古籍保护人员的学历水平和管理、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国际与地区间古籍保护的交流与合作,通过互派馆员的方式,依托“海外山东地方珍贵文献回归”等项目,拓展古籍从业人员的国际化古籍保护视野、提升古籍保护先进技术水平。

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恢复“师带徒”等培训方法。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聘请具有50年修复经验的古籍修复专家潘美娣指导培训,通过多年努力,目前,山东有1位古籍修复“高技能人才”、6位三级修复师,学员们基本掌握了书叶去脏、染书染纸、搭配旧纸、书叶溜口、修复揭纸、装裱书叶、喷水倒平、书叶划栏等基本技法。三级以上修复师熟练掌握针对虫蛀、鼠啮的书籍,如何修补个别孔洞、修补全叶孔洞、粘补书边、处理挖掉的印章,对于水渍、糟朽、火烬、焦脆古籍和两面有字古籍的修复以及如何拼接、挖心等特殊技法。2016年,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开始实施“古籍修复初级学员培训”计划,从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遴选6位导师,对来自全省的11位古籍修复初级学员手把手传授修复技艺,经过3年培训,效果明显。

数字介入,活化利用

山东省图书馆历史文献部主任、省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杜云虹认为,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必须加大古籍保护工作力度、建立科学有效的古籍保护制度、提高全社会古籍保护意识,才能充分发挥古籍在传承优秀中华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让古籍走近群众,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着力打造省内第一个公益性古籍保护成果专题展厅“册府琳琅”,采取机构公藏与民间私藏相结合办展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山东古籍藏品。近年来,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还联合各市图书馆(古籍保护中心)举办“《论语》国际知识大赛”。山东各地涌现了“《论语》回故里——历代《论语》珍本展”“抗战时期孔府保护山东珍贵文献特展”“民间古籍鉴宝”等一批展演品牌,覆盖受众超30万人。

“十三五”时期,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还大力推进数字化建设,山东省图书馆完成“山东省古籍特色图书馆——易学古籍数据库”项目,实现6164种易学古籍书目检索和其中900种易籍全文数据库的目标;完成“山东省图书馆藏永乐大藏经全文数据库”,将所藏《永乐南藏》《永乐北藏》等进行数字化转化,上传到网上供公众免费阅览;枣庄市图书馆完成全部馆藏古籍数字化转化,在官方网站发布古籍20万页;泰安市博物馆、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也开展了相关数字工作。

积极实施珍贵古籍和特色资源上网工程。山东省图书馆将所藏部分珍本古籍和“易庐”易经专藏、聊城“海源阁”专藏、历代山东地方志专藏等山东在海内外独占鳌头的优秀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建立“山东省图书馆古籍珍本数据库”,免费为公众提供阅览服务。

刘显世表示,“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将多渠道宣传展示古籍保护工作,通过各种传媒手段举办高质量展览和讲座等活动,普及古籍保护知识,宣传中华古籍的历史、文化价值,促进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古籍保护工作。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fwhw.cn/feiyi/kuaixun/2021/0425/390.html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669571

QQ咨询:3513735158

工作日:周一至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