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新时代    书写新时代     讴歌新时代
  1. 潍坊文化 > 演艺 > 曲艺戏法 >

婺剧现代戏《基石》:一部立意深远的扶贫正剧

日前,由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陈美兰新剧目创作团队新创的婺剧现代戏《基石》在浙江省金华市中国婺剧院上演。该剧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这是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继2015年《宫锦袍》、2017年《白兔记》、2018年《忠烈千秋》后,第四年获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也是婺剧首次以现代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

扶贫先要扶志,《基石》正是响应这一号召创作的一部新编现代戏。该剧以穿越历史的立体交叉结构,以小见大,用讲故事的方式,回溯了半个多世纪的时代变迁,意蕴深远,富有现代启示意味。该剧围绕主角——战争年代为革命英勇负伤的游击队长、“文革”时期在县长的职务上被打成走资派、改革开放后又升任省委副书记的谷峰的三次人生转折,抓住了人民是历史创造者、人民是真正英雄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展开戏剧冲突,揭示了人民才是奠定共和国大厦“基石”的深刻内蕴。

《基石》跳出了当下写扶贫题材的藩篱,没有局限在物质层面的具体扶贫,而是将其提升到精神层面,在充分凸显实施精准扶贫重要性的同时,热切呼唤当下社会对共和国基石的认识,从而激发各阶层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帮助老区人民在奔小康的道路上快步迈进。

《基石》是一部正剧。

作为戏剧的一种类型,正剧理论的首创者是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文学家狄德罗,他称正剧为“严肃的喜剧”,法国戏剧家博马舍继狄德罗之后发展了这种理论,将其定名为“严肃的戏剧”。

《基石》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强化人性建构,这正是典型的正剧特征。

首先,从剧情发展流向看,《基石》所表达的是革命者谷峰与老区普通百姓石家三代人的命运交集与情感交融。具体体现在4个时段:上世纪40年代、60年代,再到80年代直至当下的新时代。该剧时空跨度较大,其间交织的人物关系、复杂的情节演变、强烈的情感冲突,不能简单地用“悲”或“喜”来概括,也不同于兼有悲剧、喜剧成分的“悲喜剧”,而是从生活的实际存在、具体的创作意图出发,来凸显一个较为严肃的政治命题——扶贫。

其次,《基石》的外部特征主要表现在个体的人物命运(人物群像)、事件结局(扶贫培训课)的完满性。既表现了生活的肯定方面——老区人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新中国成立所做岀的重大贡献,从扶贫进而深入到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精神层面,又表现了生活的否定方面——由于交通闭塞、信息欠通等种种原因,一些老区人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改善。剧中的一个个人物虽然在生存现实中朝着理想奋进,努力创造着自己的美好生活,但他们在实现自我意志的行动过程中,又常常伴随着内在精神的斗争历程。在大是大非面前,更能测试出普通百姓爱憎分明、淳朴善良的人性光彩。

最后,全剧的戏剧节奏体现出“从抑到扬到合”的步调,暗示着要实现人生价值追求须付出痛苦的代价,但这场追求总会达到预期目标。

基于此,可以说《基石》是一部充满正能量的“严肃的戏剧”。

英国近代剧作家杨斯主张:“戏剧应当表现人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值得一提的是,该剧在处理冲突事件中,每个登场人物都具有特定的任务和作用,都是揭示作品主题思想的一分子,而相互间又统一贯穿,围绕“基石”组合在一起,从而有机地构成为一个形象体系。

70多年的时光,浓缩到140分钟的舞台呈现,随着剧情的一步步推进,演员丝丝入扣的表演,观众如置身剧中。这,正是婺剧现代戏《基石》的现代审美意蕴引发的共鸣与感动。

 

(本文刊于《中国文化报》2019年6月17日5版,作者:骆蔓、任文俊)

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fwhw.cn/yanyi/qyxf/2020/0506/234.html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0536-8669571

QQ咨询:3513735158

工作日:周一至周日